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地名分享> 浙江省 > 杭州市 > 萧山区 > 所前镇 > 山联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山联村

地名: 山联村 隶属: 所前镇
区划代码: 330109107247 代码前6位: 330109
长途区号: 0571 邮政编码: 310000
车牌代码: 浙A 行政级别: 村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山联村

山联村位于镇域东南,2005年5月由原赵坞、池头沈、夏山埭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2.283平方公里。村庄座北朝南,东与越王村相邻,南为渔塘畈,西至杭金衢高速公路,北靠会稽山余脉,隔山与绍兴县仁里王、竹园童、下安王等村交界。公交7路车在村域内有6个停靠站,交通十分便捷。

2006年底止,全村共农村住户823户,其中农业户793户,其中外来户30户,总计3098人,其中农业人口2918人,外来人口180人。劳动年龄内人数为1870人人,其中男966人,女904人。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为主的572人,从事工业为主的500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380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为主95人,从事商饮业为主的86人,从事其他行业的237人。

全村有耕地1597亩,在围垦区有土地332亩。耕地中有水田1413亩,旱地184亩,水面100亩,山林面积2304亩。全村农业主产水稻和茶果,2006年种粮1716亩,产粮837吨,产蔬菜1800吨。有花卉苗木地85亩,年产值32万元。有茶园845亩,产茶叶67吨,有果园602亩,其中梨1亩,桃园250亩,杨梅150亩,枇杷1亩,其他果园200亩。2006年产梨3吨,产桃子210吨,产杨梅24吨,产其他水果150吨。林业方面,全年零星植树5亩,幼林抚育750亩,成林抚育250亩,封山育林1000亩。产笋干2吨,产板栗45吨,采伐木材60立方。畜牧业方面,全年饲养生猪2452头,出栏1502头,出栏羊100只,出栏家禽4万只。出产虾蟹类13吨。

全村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6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60万元,林业收入40万元,工业收入2603万元,建筑业收入450万元,运输业收入200万元,商饮业收入200万元,服务业收入25万元,其他收入427万元。2006年全村农民所得总额2094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7079元。

村中四联完全小学于1996年由赵坞、夏山埭、池头沈、山里沈4个村联建。

2005年10月被评为杭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06年被萧山区政府授予2003~2005年度计划生育先进集体;2006年进行村庄整治,经萧山区验收合格。

全村共有党员66名,村党支部书记兼村经济联合社主任夏吾昌,村委会主任夏柏祥。

村籍夏关奎曾任萧山区坎山镇镇长、楼塔镇-;夏正昌现任萧山区新街镇人大主席;夏国荣现任萧山区瓜沥镇副镇长。

附:

原赵坞、池头沈、夏山埭三个行政村沿革概况如下:

赵坞村,位于所前镇东部,会稽山余脉的一个山坞中,三面环山,风光秀丽,东为赵坞岭,西与池头沈村相连,北为坞塘山,整个山坞进深约1000余米。由赵坞和外坞2个自然村组成,

村民中以赵姓占绝对多数,据家谱记载,赵氏发祥地在甘肃天水,第6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赵坞赵氏为赵匡胤后裔,南宋初南迁浙江,明朝嘉靖年间,原居山阴华舍的秀才赵荣七,性好山水,不乐禄仕,遂迁徙到赵坞定居。

赵坞村与所前沿山18村一样,在春秋战国时已有人类活动。宋嘉泰年间村域属山阴天乐乡斯里,元朝起改称都图,为天乐四十图,明朝后改属山栖乡。至民国17年为绍兴县第十区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为绍兴县七都一图,民国21年属绍兴县7区,民国24年又并为所前西乡,民国36年并入所前乡。建国初属绍兴县岭下乡,1950年划归萧山,为进化区岭下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初期曾建立建新、建合2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初合并建立越前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属临浦公社岱山管理区,称越前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属所前公社,改建为赵坞生产大队,1984年改建为赵坞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村于1961年建立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王利法、王顺德、赵水法、赵善坤、赵金昌;历任大队长及村委会主任有:赵士荣、赵水法、赵柏桂、赵金顺。

赵坞村曾为军事要地,建国前后曾有土匪部队到此骚扰。

村籍赵张荣为离休干部,曾任杭州市农委主任。赵元庆曾任通济乡公社-、城山乡副乡长、所前镇副镇长。

村中有赵坞庙,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现保存完好。

池头沈村,位于所前镇东部,东与赵坞村和山里沈村为邻,南朝青化山,中间为渔塘畈,西连夏山埭村,北靠会稽山余脉,来娘公路越村而过,村中有河道、大池,为西小江支流,原以沈氏聚居,故名池头沈村。

池头沈村民以沈姓占绝大多数,据家谱载:沈氏先祖为北宋兵部职方郎沈衡,原籍苏州长巷,其后裔沈忠为明嘉靖十七年进士,迁居会稽,后其孙沈惠斋由会稽迁居天乐山栖,后分支析居于池头沈。

池头沈属地在北宋时属山阴县斯里岭下,元朝时属山阴县四十都,明朝以后改属天乐下山栖乡。至民国17年为绍兴县第十区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改属绍兴县七都一图,民国21年属绍兴县第七区山栖乡,民国24年改属绍兴县所前西乡,民国36年属绍兴县所前乡。建国初属绍兴县岭下乡,1950年划归萧山,属进化区岭下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建立建国、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合并建立越兴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属临浦公社岱山管理区越兴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所前公社池头沈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村于1956年建立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沈群岳、沈兴根、沈竹根、沈正奎、夏招法、沈水根;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沈柏林、沈再兴、沈柏堂、沈水根、沈才江、沈永庆、沈国仁。

池头沈村旧时有八景之说,即:蟹沟春潮,双池印月,舟山积雪,坞滨渔唱,鱼山樵歌,社刹晚钟,湖塘瀑布,越峥映秀。著名历史演义作家蔡东藩安葬于该村割子山腰,为萧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村有20多村民正式参加道教。

原夏山埭村,位于所前镇中部偏东,东与池头沈村毗邻,南朝青化山,间为渔塘畈及张家坂村,西与钱群村相连,北靠会稽山余脉,过岭岙即为绍兴县杨汛镇。

村民中以夏姓为多,次为楼姓和李姓。据家谱记载,夏山埭夏氏与东山夏夏氏同宗,均为大禹后裔。所前夏氏尊宋代夏正清为始祖,七世孙夏兴自临安迁居山阴福原(今东山夏)。至16世夏孟斌“始迁下(夏)山埭”,现已传至36代。楼姓系楼塔楼氏分支析居到此。李姓与大小坞、越山村等李姓同宗。

夏山埭村在宋代以前属山阴县斯里,元朝至正年间改属山阴县四十都,明朝以后改属山阴县山栖乡。到民国17年为绍兴县第十区第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改属绍兴县七都一图,民国21年属绍兴县第七区山栖乡,民国24年改属绍兴县所前西乡,民国36年并入绍兴县所前乡。建国初属绍兴县所前乡,1950年划归萧山县进化区,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曾建立过民星、金星、同星、建华等4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合作化热潮中合并建立合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临浦公社所前管理区合星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立所前公社合星生产大队,1981年改为夏山埭大队,1984年建立夏山埭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村于1961年建立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夏培坤、夏法德、夏兴元、夏伟元、何培贤、夏吾昌;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夏兴德、夏云夫、夏雪林、夏妙祥、夏国琪、夏仁潮、夏叶民、夏柏祥。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夏吾昌,村委会主任夏柏祥。

夏氏夏旻端为宋乾德五年(967)翰林院学士,夏珏为北宋宝元二年(1039)兵部侍郎,其他还有两人在朝廷为官,但均为未迁夏山埭村以前的夏氏先祖。迁居夏山埭后,有村民夏锡琪为清咸丰年进士,夏树立、夏树桐为光绪年举人。至现代,村民夏金顺牺牲于抗美援朝,为革命烈士,村民夏志芳曾被评为萧山市劳动模范。

村中有东、西两个祠堂,现保存完好;民国时期萧山最大典当安仁当陈家曾在此建有别墅,称“陈庄”,现尚有遗迹保留。清朝时建造的太平庵和民国时建造的小天竺寺也还保留。近年发现1940年安葬于该村山地的抗日阵亡将士墓碑,现在该村“鹭鸶头颈”的山坡重建了抗日阵亡将士墓。

夏山埭抗日阵亡将士墓

夏山埭抗日阵亡将士墓位于萧山区所前镇山联村夏山埭自然村鹭鸶山,年代为1940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7月24日,夏山埭抗日阵亡将士墓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详情>>

到山联村附近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