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地名分享> 浙江省 > 杭州市 > 萧山区 > 所前镇 > 金临湖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金临湖村

地名: 金临湖村 隶属: 所前镇
区划代码: 330109107244 代码前6位: 330109
长途区号: 0571 邮政编码: 310000
车牌代码: 浙A 行政级别: 村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金临湖村

金临湖村由原塘下金、渔临关、里士湖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位于所前镇政府南侧,东和绍兴县交界,南为新开杭甬运河,西北为03省道东复线。所前大道穿村而过,镇商贸路横贯全村,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经商和办厂的黄金地段。

2006年底止全村共856户,其中外来住户233户,总人口2998人,其中外来人口700人,划分为22个村民小组,劳动年龄内人口1413人,其中男755人,女639人,劳动力中以从事农牧业为主的40人,以从事工业为主的790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150人,从事交通运输为主的52人,从事商饮业为主的115人,从事其他非农业的245人。到本年末全村共有耕地1141亩,其中水田1095亩,旱地46亩,水面400亩,耕地中在围垦区有115亩。

全年种植粮食1072亩,产粮539吨,产各种蔬菜1485吨,有花卉苗木地85亩,年产值25万元。全年饲养生猪1715头,年末存栏430头。年末存栏牛308头,全年产牛奶1800吨,全年出栏兔8000只,饲养毛兔3280只,产兔毛2500公斤。另还养殖鹌鹑5万只,全年出栏家禽1.5万只,产鱼43吨,虾蟹类10吨,甲鱼2000吨,珍珠1500吨。

全年经济总收入1097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万元,畜牧业收入517万元,渔业收入45万元,工业收入7940万元,建筑业收入305万元,运输业收入218万元,商饮业收入196万元,服务业收入43万元,其他收入1750万元。村民全年所得总额2611万元,年人均收入11772元。

三村合并后,新建厂房4500平方米,新筑硬化村道10000平方米,入户道路15000平方米,新建和修建了3个老年活动室。

村设党总支,下属3个支部,共有党员110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黄国明,村委会主任华杏祥。

附:

原塘下金、里士湖、渔临关三个行政村概况。

塘下金村,位于所前镇中部偏北,东与缪家村、里士湖村相连,南为来苏周村,西隔南门江与蜀山街道姚家畈村相望,北与墩郎张村相邻,03省道东复线穿村而过,有里士湖与南门江和西小江贯通,原为来苏乡政府驻地。

村民中黄姓约占70%,次为陈姓,其他有40多个姓氏均为少数。黄姓祖籍湖北安陆县,其后裔迁居浙东等地。南宋绍兴年间有黄规从诸暨迁至石岩埭上黄定居,后分支析居塘下金村繁衍发族。陈姓系由义乌大陈辗转分支析居到本村,目前,全村有陈姓约百余人。

塘下金村村址在古代为临浦湖北部,其东、西、北三面至北宋前已成陆,但该村在当时仍为厉市湖湖面,约至南宋后湖面逐渐缩小,才垦殖为村落。村址在北宋以前属萧山县崇化乡,元朝后改为萧山县十九都二十图,清宣统年间改属湘东乡,民国17年改属萧山县第一区,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改属萧山县一都十四图,民国23年实施保甲制,属东蜀乡。但老年村民一直习惯于称崇化乡。建国初属西蜀区东蜀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曾建立忠义低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1月并入新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改属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为新联生产队,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建立来苏公社塘下金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村于1961年3月建立党小组,1972年5月建立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吴叶顺、陈召昌、黄炳千、黄国明、黄炳华、吴妙焕、黄幼发、黄国民;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黄爱兴、黄炳千、黄爱兴、黄国明、黄祖培、黄小安。

村委会曾被评为萧山区安全文明村。

原里士湖村,位于所前镇中部,东临西小江与绍兴杨汛镇隔江相望,南隔西小江与钱群、金鸡山村为邻,西为来苏周、塘下金村、北连缪家村。村中有里士湖,古称厉市湖,原湖面上千亩,沧海桑田,现湖面为200亩,其中里士湖村占120亩。所前大道越村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全村由丁家、丁家蓬、魏家3个自然村组成。

村民中以丁姓占多数,次为胡姓,再次为葛姓和李姓,其余均为少数,总共有60多个姓氏。里士湖丁姓相传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有丁氏从诸暨璜山迁此定居,已传24代。胡姓原籍河南,南宋时迁居绍兴等地,后分支析居到此。村民中有数10人姓魏,据传系与明朝萧山五部尚书魏骥同宗。

里士湖村历史悠久,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9),此地属来苏乡朱汀里,顾名思义,此地原有姓朱的人住在水边的一片平地上。据考证,村属地在唐时已由临浦湖淤涨成沼泽地,并逐渐分成周家湖、清霖湖和厉市湖,村属地在厉市湖沿岸,到北宋形成村落。至元朝后改为萧山县十八都,清宣统年改属湘东乡,民国17年改属萧山县第六区来苏乡,民国20年改属萧山一都十四图,民国23年后改为东蜀乡丁村,解放初改属西蜀区来苏乡丁村,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曾建立两个低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1月合并建立新联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建立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新联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立来苏公社里士湖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2005年5月合并时止。

村于1961年建立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胡金夫、丁竹根、丁水法、胡水庭、施校传、丁国祥、丁国富、丁国弟;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丁水法、葛吾根、胡水庭、葛长海、葛吾根、胡山林、葛美灿、施建良。

村民魏海坤,为南京东南大学博士后、自动化专业副教授。

村中有一座下水仙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文革“中被毁,现重建,为萧山区保留寺庙。

原渔临关村,位于所前镇东部西小江畔,东跨渔临关桥即为绍兴县渔临关村,南与里士湖村交界,西与缪家村相连,北为董家桥村。全村由渔临关、钱家、单家3个自然村组成。除村东濒萧绍繁忙的水上运输线西小江外,村中又有东西向内河连接西小江与南门江,建有“东风闸”,节制所前水稻地区的水位。

村民中以华姓占多数,次为钱姓和单姓。据《华氏宗谱》记载:“自汉朝至仕公封武陵王,第四世良公无锡为一世祖。开族以来,至宋朝千九公生三子,……幼子百三公居萧山渔临关,渔临关以千九公为第一世祖。”由此说明早在宋朝时就有华氏迁居到渔临关定居。

渔临关本名单家堰,原为单姓聚居,单姓于何时何地迁居到此无考。自华姓到此后,“族日繁衍,其家比单姓渐多。”

渔临关村历史悠久,在古代系临浦湖通夏履江和萧绍运河水上关防,历来凡从徽州、衢州、严州下来发往宁绍的货物均过渔临关,是统治者向老百姓征收过往货物税收之处。故此地向为萧山东部西小江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加之萧绍以此分界,所前沿山18村茶果运送萧山、杭州等地也以此为必经之途,故商旅旺盛。宋时属地为来苏乡朱汀里,元朝后改为来苏十八都,后一直属来苏乡,民国17年为萧山县第六区来苏乡华家村,民国23年改属东蜀乡第三保,建国初为东蜀乡渔临关村,1954年农业合作化初期曾建立联民、利民2个低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1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1月与附近几个社合并建立新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为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新联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为来苏公社渔临关大队,1984年建立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村于1961年建立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华美涛、华高荣、华彩娟、钱利贤、华爱堂、华丁建、华杏祥;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华美涛、华丁涛、李子川、华高荣、华国根、华国先、华杏祥、华来法、华建根。

村党支部、村委会曾被评为萧山市文明村。

村中之渔临关桥又名保安桥,原为五孔石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重建于清嘉庆年间。原在桥西平屋墙上嵌有一块“重建渔临关桥碑记”,落款清嘉庆十年岁次丁丑。由于年久失修,该桥已成为危桥。上世纪90年代初拆除改为便桥,但仍留有当年水上关防旧迹。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村名单,金临湖村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村,金临湖村榜上有名。

到金临湖村附近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