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地名分享> 浙江省 > 杭州市 > 萧山区 > 所前镇 > 来苏周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来苏周村

地名: 来苏周村 隶属: 所前镇
区划代码: 330109107241 代码前6位: 330109
长途区号: 0571 邮政编码: 310000
车牌代码: 浙A 行政级别: 村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来苏周村

来苏周村位于所前镇中部,由原来苏周和大沿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东至西小江,南为西小江和东复村,西为孔湖村和南门江,北与金临湖村交界,四面环水,环境优美。乡级公路穿村而过,西小江支流横贯村中,水陆交通便捷。

2006年底止,全村共有耕地903亩,其中水田860亩,旱地43亩,耕地中在围垦地区有160亩。2006年底止共有住户608户,其中本村农业户505户,外来户103户。总人口2012人,本村农业人口1800人,外来人口212人,划分为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中劳动年龄内人数994人,其中男542人,女452人。劳动力中从事农牧渔业为主的35人,从事工业为主的402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36人,从事运输业为主的33人,从事商贸业的44人,从事其他行业的444人。

2006年全村产粮492吨,产蔬菜994吨,种植花卉苗木142亩,产值40万元。全年饲养生猪765头,出栏585头,出栏羊30只,出栏家禽3万只。全村有水面400亩,产鱼25吨,产虾蟹类8吨,产珍珠500公斤。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78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83万元,畜牧业收入260万元,渔业收入35万元,工业收入3527万元,建筑业收入102万元,运输业收入121万元,商饮业74万元,服务业收入48万元,其他收入1533万元。农民所得总额1978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1880元。村内工业较为发达,有个私企业11家。

在整治村庄活动中,全村有2300米村道硬化,并建绿化带6000米。村内有两个老年活动室,两个幼儿班,建造公厕23所,垃圾箱42只,有专职环境卫生管理员1人,清洁工5人,使村庄环境面貌有所改观。

全村现有党员82人,村党支部书记兼经济联合社社长周汉良,村委会主任李祥儿。2005年并村后,被评为萧山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和萧山区三星级民主法治社区。

附:

原来苏周和大沿行政村概况。

原来苏周村,位于所前镇中部,东与大沿村为邻,南与凑沿金村相连,西为西湫河,并为里士湖村,由来苏周、下畈金、下畈王3个自然村组成。

村民中有近半数为周姓,次以金姓为多。据来苏周氏宗谱记载:周氏先祖为湖南道州人,是宋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周敦颐,为“程朱理学”的鼻祖。周氏第五代周靖,系北宋宣和七年进士,官至太常博士,后随康王南渡临安,南宋绍兴十一年隐居诸暨紫岩乡盛厚里。至元朝至正年间,周氏十世祖周元赞避战乱迁居萧山来苏乡,开垦定居发族。金姓于南宋绍兴年间从河南随康王南迁诸暨金家,不久迁往萧山,定居犁头金、凑沿金等,后发族分支析居到本村。

来苏周村域在唐以前为临浦湖北岸附近,至北宋尚有清霖湖、周家湖等,后逐渐围坝开垦形成村落。据《萧山县志》载,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此地称来苏乡招苏里,元代为萧山十八都五图,明代为十八都来苏庄,民国初实行乡村自治,改为来苏乡来苏周村。民国18年为县属第一区,民国20年为萧山县一都14图,民国23年属潘东乡。解放后属西蜀区来苏乡,1956年属东蜀乡,1957年仍改属来苏乡。1954年5月农业合作化时曾建立过2个低级农业合作社,1957年1月合并建立联合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来苏周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改为来苏公社来苏周生产大队,1984年改设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来苏周村为水网平原地区,原为粮食主要产区,多种经营项目较多,有苗木培植、蚌珠养殖、传统哺坊业、锡箔加工业等,另又有印刷、纸箱、服装、化工涂料等行业的个私工业企业等。

村于1961年3月建立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周官铭、金亚兴、金凤兴、周荣川、金水君、周汉良;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周宝根、周金恒、金水君、周建松、金岳泉、金立夫、周列刚。

村委于1999年被评为萧山市村民自治模范村,2000年萧山市社会综合治理安全文明村,2001年萧山区卫生村。

清初,村民周之麟,为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太常寺少卿、佥都御史、太常卿晋通政使(正三品)等职,在京为官30余年,故村中原有周氏宗祠及旗杆石多块,村中尚有“来苏周氏宗祠碑记”。

原大沿村,位于所前镇中部,东隔西小江与金鸡山村相邻,南与四一房村隔西小江相望,西与凑沿金村相连,北靠来苏周村和里士湖村,有乡级公路贯通来娘公路与03省道。全村由坝南、坝北、埠头周3个自然村组成。

大沿村村民以姓周占绝对多数,其他姓氏有60余个。据周氏家谱记载,村中周氏为宋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周敦颐的后裔。周氏第五代周靖系北宋宣和七年进士,官至太常博士,后南渡临安。南宋绍兴十一年迁居诸暨紫岩乡盛厚里,元朝至正年间周氏第十代周元赞为避战乱迁居到来苏周,后分支析居到本村,已传至36代。

据考证,在北宋时期以前为厉市湖,周家湖之间的沼泽之地,后围堰筑坝逐成沃野,北宋后开始形成村落。据《萧山县志》载,村址在宋太平兴国三年属来苏乡招苏里,元代改乡为都图,为来苏十八都。明、清时沿袭元制,但图的范围有所缩小,为十八都五图来苏庄,属来苏乡。民国17年推行村里制,属萧山县第六区来苏联合村,民国20年改为一都十四图,民国23年推行保甲制,为东蜀乡第2保,一直到解放。建国初为西蜀区来苏乡2村,1956年改属东蜀乡,1958年1月又属来苏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曾建立金星低级农业合作社,1957年1月与邻社合并为联合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属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大沿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立来苏公社大沿生产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2005年5月合并止。

大沿村系水网平原地带,原为水稻主要产区,六七十年代曾种植过络麻,水面曾养殖菱角,现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兼种蔬菜,保持家庭养殖家禽家畜副业,有生猪饲养专业户等,并保留少量打锡箔的传统手工业。

村于1961年建立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周金夫、俞水花、周大增、周金夫、周爱芳、周永林、周生兴、周爱方、周仁金、周娇英、周永林、李天池、李祥儿。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沈雪金、周其祥、周关福、周仁金、周永林、周章木。

近年来,村委被评为萧山市村民自治模范村、萧山市安全文明村、萧山区卫生村等。

村中原有石桥,称大沿坝桥,为梯型石拱桥,现已改为砼公路桥。村中原有明清建筑大厅,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到来苏周村附近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