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地名分享> 山东省 > 济南市 > 莱芜区 > 茶业口镇 > 东榆林村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东榆林村

地名: 东榆林村 隶属: 茶业口镇
区划代码: 371202110224 代码前6位: 371202
长途区号: 0634 邮政编码: 271100
车牌代码: 鲁S 行政级别: 村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东榆林村位于莱城北36公里、镇政府驻地东南18公里处。东榆林村,北与中榆林村为邻,东面是姜家峪村,南面是榆林前。全村共有耕地994亩,300多户,978口人。
  据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石城保•东榆林”。据《郭氏谱》记载,明成化年间郭姓由郭家镇村迁此,杨姓早居,因当时村旁榆树成林,曾名榆林,因重名,改称东榆林。据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一说唐王征西时),路过此地,下起了大雨,被雨淋了,为作纪念,叫雨淋。另外说法是此地在从前到处生长着榆树,又叫榆林。又因三村相邻东西排列,在东边,所以叫东榆林村。
  1941年5月,实行三县分治,东榆林村隶属莱芜县抬头区;1942年下半年,抬头区划归淄川县;同年末,抬头区和茶业区合并,东榆林村隶属茶业区;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原建制,东榆林村仍隶属抬头区;1949年10月,抬头区称茶业区,东榆林村隶属茶业区:1951年3月,莱芜县使用数字区,东榆林村隶属第十一区:1955年10月,十一区复称茶业区;1958年3月撤区划乡,东榆林村隶属腰关乡,同年10月腰关乡改为腰关人民公社;1959年3月,腰关和吉山两个公社合并,东榆林村隶属茶业人民公社;1984年3月茶业人民公社改称茶业办事处;1985年11月,撤处划乡,东榆林村隶属腰关乡;2001年,合乡建镇,东榆林村隶属茶业口镇。
  东榆林村山青水秀,所辖区域南北长12华里,东西宽约5华里,耕地为沙质土,绝大部分土地分布在村北的昏峪和村南的黑峪两大山峪中的小河两岸和山间盆地以及山坡上。东榆林村,民风古朴、善良正直,有郭、王、吴、颜、杨、张、耿、孙8姓,村民不分姓氏,不论家族大小,团结和睦,形成了一个友好的大家庭。
  旧社会是土匪横行的年代,土匪头子刘黑七经常来村中骚扰,进行抢劫钱财,偷劫小孩。五户人家的小孩被偷抢去,被劫小孩人家只好用重金赎回,因此而倾家荡产。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3月15日夜,全村遭土匪洗劫。到天亮时,全村除离村庄较远、不与村庄连在一起的几户人家幸免遭难外,其它的房屋、财产以及猪羊等牲畜全部烧光,村中的4棵巨大的唐槐全部烧毁。全村遭火灾后,红十字会来调查灾情,带来钱物进行救助,亲戚朋友、四邻八乡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全村人很快度过了难关。
  1940年至1944年间,日本侵略者对东榆林村进行烧、杀、掳、掠。1942年夏末,日本侵略者掳去本村20余人,被赶到东北的奉天给日本鬼子下煤井挖煤。这些人有的下落不明,有的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魔掌。
  1942年11月(农历10月4日),我泰山军分区教导团在郭文达的领导下,300余人(全是短武器)从临沂受训去河北。由于敌特跟踪,行到东榆林村,天亮前被日寇千余人包围,团长郭文达等4人壮烈牺牲,除20余人突围外,其余均被俘。本村村民10余人被日本鬼子打死、打伤。
  1942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日寇占领东榆林村,安设据点,修筑东、南两座碉堡。在安据点期间,村中的民兵在区武工队的领导指挥下,时常进行暗中打击,搞得鬼子心惊胆战。在当时全区军民的英勇斗争下,到了1944年正月初一,据点-撤销,据点中的日伪军狼狈逃窜。在东榆林村,日寇安据点整一年的时间。
  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2月23日,由莱芜溃逃的1300余人全副武装的蒋军,途经榆林村妄图向博山一带逃窜。榆林乡民兵联防,在大队长颜俊三和小队长颜有圣、吴仁林、王立田、毕荣先等的领导下,配合我人民解放军,在东榆林至尧舜村以东,大风门口一带,一举将蒋军残部歼灭,这就是东榆林村有名的老猫窝战斗。
  东榆林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东榆林村组织小车队、担架队积极支前,为八路军、解放军部队站岗、放哨、送情报、供粮、供草、做军鞋。有10余名有志青年毅然参军,南征北战,英勇杀敌。有的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有的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失去了左臂。有的地下工作者,机智勇敢,舍生忘死,历尽艰险,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吴先芝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区武工队长,使日本鬼子闻风丧胆。颜有祥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都参加了,特别是在朝鲜战场上是一名“王成”式的战斗英雄,他还给廖容标司令当过警卫,全国战斗英雄。王化金、吴先翠等8名青年都是在1944年踊跃参军,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东榆林村青年一代接一代继承老一辈光荣革命传统,每年都积极应征人伍。在部队中刻苦训练,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进步都很快。其中吴东林1973年入伍,成绩显著,后被选拔为-的警卫(司机),现任广州军区后勤部航务办事处主任(副师级)。他-不忘父老乡亲,为家乡奉献着。这几年他为5位特困家庭的子女无私捐款读初中,为腰关中学捐款建教学楼,去年为本村的街道路面硬化筹划操心,得到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解决了水泥问题。现在村中街道已全部硬化完毕,使村貌焕然一新。凭借开放城市广州的有利条件,他为市、区、镇、村的改革开放,招商引资作出了重要贡献。王柱田现任解放军某部团长,在部队荣立个人和集体一等功。有6名青年入伍后在部队提升为干部。
   吴仁瑞16岁参军(1944年),现为离休干部。在军旅生涯中,由于自己的刻苦学习,在篆刻艺术上造诣较深,现任中原书画研究院篆刻艺术顾问,被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家”称号。郭德元能会多种拳术,1958年在泰安地区拳术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在山东省拳术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解放后,东榆林村民由单干到成立互助组再到合作社,人民公社,集体力量日益壮大,依靠集体力量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
  从20世纪50年代起,村民积极响应政府“绿化荒山,植树造林,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号召,全村齐动员,老少齐上阵,配合国营吉山林场,掀起植树造林热潮,到了6年代,就把东榆林村的所有荒山绿化起来,保住了水土。解放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渐好转起来。自此年年植树不间断,并且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来促进育林和护林。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承包责任90%业户上山,更加速了植树造林的进程,东榆林村山林覆盖率达90%,到处郁郁葱葱,鸟语果香。还有可供旅游的两大峪,昏峪和黑峪,风景非常优美。
  20世纪6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热潮中,村民修水库、筑水渠、垒地堰、建大寨田。先后建水库3座,拦水坝4座,修桥涵5座,生产路畅通无阻。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水库的蓄水量总计50多万方,使60亩耕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榆林村积极大胆地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生姜、大蒜等经济作物,特别是花椒,每年产25000斤,并且质量好,去年将部分花椒运人广州国际市场,被外商抢购一空,花椒收入成了本村的经济支柱之一。
  东榆林村村民生活大大改善,1980年,在上级政府的扶持下,全村用上了沼气发电,用了八年改为火电。从此,家用电器日益增多,生活和生产大部分实现了电气化。现在又变成了电话村。摩托车,液化气炉,农用车已成为普通百姓家庭的用具。全村都喝上了甘甜的山泉自来水。户户都住上了装修一新的前后出厦的房子。
  现在,东榆林村村民家家户户都有致富项目,有搞养殖的,有购销贩卖土特产的,有做百货买卖的。大家正以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新的步伐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美丽的新山村而努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到东榆林村附近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