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地名分享> 山东省 > 青岛市 > 崂山区 > 沙子口街道 > 戴家埠社区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戴家埠社区

地名: 戴家埠社区 隶属: 沙子口街道
区划代码: 370212002022 代码前6位: 370212
长途区号: 0532 邮政编码: 266000
车牌代码: 鲁B 行政级别: 社区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戴家埠社区

村庄由来 明朝万历年间,戴氏从平度戴家庄迁此落户。因村北有一山坡高冠(俗称北崖子),故名戴家埠村。清康熙40年(1702),段家埠社区段氏八世段文明搬到戴家埠安家,形成三大支系,延续至今。戴、段姓氏按世系伦序,关系十分融洽。

戴家埠景点“劈石”

政区人口

位于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7公里处,东临董家埠社区,西与于哥庄隔河(南九水河)相望,社区前公路南部是一片开阔洼地,向南望去可以看到沙子口湾。2004年全社区170户,442人,戴、段两姓各占50%。

经济状况 戴家埠社区居民祖辈过着以农耕为主的生活,主要农作物有地瓜、玉米、小麦等。由于土地贫瘠,粮食产量较低,社区居民生活困苦。为解决生活之需,清朝末年社区居民们便开始用山里生长的“勒子”草编制蓑衣,并渐渐成了戴家埠人的一项传统手工艺术。蓑衣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雨具,展开后形似扇状,披在身上可遮风避雨,铺在地上可隔潮防湿。编制蓑衣有“男主外,女方内”的分工,男人(夏季)进山割草,女人在家晾晒编织(女孩长到七、八岁就跟着母亲学编制)。锲刻在崂山八仙墩的“一字”诗中就有“一蓑一笠一叟”的诗句,描述的就是穿蓑衣的情形。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戴家埠社区居民编制蓑衣形成初步规模,外贸部门大量收购,用来出口换取外汇。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现代雨具业的发展,这项传统的家庭编制项目被逐渐淘汰。2004年,全社区经济总收入达到2700万元,人均收入5249元。

社会事业 戴家埠社区居民有崇尚文体活动的传统。清朝末年到民国,社区成立了武术馆,聘请武术高手当教练,所练的武艺有花枪、九节鞭、长棍、大刀等,青壮年个个都会耍枪弄棒。戴家埠社区民间艺术节目有跑驴、跑旱船等。每年正月民间艺术队都要赶庙会并到各社区巡回演出,演出队里的青年演员扮相英俊、潇洒,吸引了周边社区的人们,因此当时流行着“听到戴家锣鼓响,姑娘媳妇快下炕”的顺口溜。先辈们的文艺爱好对后人有较大影响。解放初期,社区组织编排了大型歌剧《解放西安》,以后排演了传统京剧《铡美案》《探阴山》《打龙袍》,吕剧《墙头记》《借亲配》等。近年来,社区对1300米河坝进行了石砌,并沿河边修筑了一条长300米、7.5米宽的进社区道路,对社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了管理和清运。2001年戴家埠社区成立了农工商贸易中心,为全体社区居民办理了农工商社会养老保险,使年满60岁的男社区居民、55岁的女社区居民,每月可以领取350元以上不等的养老保险金,从根本上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

联系电话:86-0532-88812281

到戴家埠社区附近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