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地名分享> 河南省 > 信阳市 > 新县 > 陡山河乡 > 白马山村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陡山河乡白马山村

地名: 白马山村 隶属: 陡山河乡
区划代码: 411523202208 代码前6位: 411523
长途区号: 0376 邮政编码: 464000
车牌代码: 豫S 行政级别: 村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白马山村概况

关于白马山村名的由来,曾有一番趣闻。据说在武战崚北首田岩有一石坟,说是杨四将军与敌作战,牺牲后葬于此。右侧山塝是其部将焦赞坟,又名焦赞塝。杨四将军殉国后,他的一匹白马跑到田畈吃庄稼,被人们撵到田畈中间一石山的石洞里,随后石门自闭,白马不见了。清朝光绪年间,有一姓寇的大户,在今杨楼村民组的西南方向买下一大片稻田,稻田中有一座用许多层石板叠起的小石山。每到稻谷成熟的季节,夜晚子时时分就有一匹白色的马从小石山下出现,到田里吃稻谷,吃饱后,跑到千里之外的麻城去屙金子。为了制服这匹白马,姓寇的就在小石山上建了一座土地庙,从此白马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白马山。

白马山村位于陡山河乡西南部,距政府所在地12.5公里,东与刘湾村相邻,西与卡房乡叶湾村接壤,南与郭家河乡柴楼村交界,北与千斤乡邵山村相连。辖区总面积20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6476亩,耕地面积1127亩。2015年辖32个村民组(汪河南、汪河北、丁楼、龚西、龚东、新湾、杨楼、汪茅屋、石湾下、石湾上、石湾中、兰湾、大山下、大山上、范河南、范河北、寇东中、寇西中、寇湾东、寇湾西、-上、-下、老湾、曾湾、施庄、油榨冲、胡沟、黄湾、杨河南、杨河中、杨河北)。20个自然村落(杨河、范河、汪河、-、大山、汪茅屋、石湾、胡沟、施庄、寇湾、龚湾、曾湾、新湾、高湾、杨楼、老湾、丁楼、油榨冲、黄湾、兰湾)。2015年户籍人口为587户,2295人,主要姓氏有(寇、杨、龚、邵、邱、范、曾、黄、胡、叶、程、石、罗、陈、潘、兰、古、刘、夏、舒等。

清初自1644年至1929年,白马山属光山县仙居里三甲保,1930年至1932年属光山县泼河区,1932年至1948年属经扶县河城区,1948年属新县沙城区,原为两个大队,即汪河大队,石湾大队,1962年会并为白马山大队。1983年至今为陡山河乡白马山村。

白马山村建置始于1953年,村部设在石湾,首任支部书记黄德秀。2005年村部搬迁至汪河(原汪河教学点)。占地面积3亩,有砖混结构房屋18间,办公设备齐全。

白马山村境内有大小桥梁9座,总长度90米。有小型水库一座,名曰六斗塝水库,蓄水量12000方,大塘32口,总蓄水量24800方,灌溉面积800亩。自陡山河新大路至白马山村部的乡村公路建成后(1990年建成砂土路,2006年建成水泥路),白马山村村组公路也得到了发展,至2015年底,全村有村组公路13条,总长17.2公里,路面全部硬化。

1963年,村集体办起了养蚕场,总场在石湾。蚕山由兰湾至兰大洼至红天地洼至汪河后山岗。后因管理不善,被迫解散。1973年,村集体又办起了茶场,地点在老湾与寇湾交界处的荒田岗,开辟茶园200余亩,后因管理问题承包给个人经营。1974年,村集体又开办了林场,山场位于石湾村民组西北的深山沟里,名曰棉花垱,面积1000多亩,以载植杉树为主。2000年全部拍卖。

白马山村有小学一所,创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地址在石湾,名曰“石湾小学”。六十至八十年代,生源不断增加,规模逐渐扩大,鼎盛时,有校舍24间,学生242人,教师13人,开办过初中班,挂牌为“白马山初级中学”。1994年由寇庆延、汪立冬援助资金新建教学楼一栋,学校随之更名为“白马山奋进小学”。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生源锐减,至2015年有学生5名,教师2人,学校更名为“陡山河乡中心学校白马山教学点”。学校占地面积71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教学楼一栋,教室22间。

1964年,白马山建起了卫生室,地址在石湾大队部院内,医生有范明达、游庆钧、熊定国等人,有药房,有注射室。当时农民只交5分钱的挂号费,便可看病、吃药。1967年卫生室迁到汪河,后来又迁到石湾,其间增加女赤脚医生范素萍。1973年,赤脚医生曾庆星的加入,为村卫生室增添了新鲜血液。1979年至2009年,村卫生室由曾庆星一人承包。2009年,新建村级卫生室,地址在石湾,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如今村卫生室由卫校毕业生龚国文负责。

革命斗争年代,白马山是红军和游击队进行革命活动的第二革命摇篮。1928年春,革命势力很快发展到白马山区,1929年5月建立七乡苏维埃政府,同时组建了赤卫军武装力量,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激烈的搏斗,这支英勇善战的赤卫军获得节节胜利,消灭了当地的反动地主武装力量,完全占领了白马山区,壮大了革命势力。1932年年,国名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派出重兵围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赤卫军的钢枪-斗失败,突围转移。乡苏维埃主席杨德春,连长指导员寇立安,合作社经理寇支成,工人主席寇绍焰,战士汪宗德等被杀害,革命处于低潮。

1932年7月,国名党占领了白马山后,重建反动组织,对红色群众进行残酷的镇压,到处筑碉堡,派密探强迫群众不分昼夜修筑人和寨,勒令群众一律住寨,地主恶霸寇荣先任寨主。1935年,我地下党组织汪心广带领便衣队一举攻破该寨,解放群众返家生产。1935年秋,国名党又卷土重来,人民又被迫上寨。一次,我地下党组织得到寇荣先、寇玉峰前往郭家河开联保会议,共产党便衣队员伏击于陈店汪冲,枪杀两霸。是年秋,我军攻破人和寨,并组织人民群众把寨墙全部拆掉,拔除了这一反动巢穴。人民始得安宁一时。由于国民党没有彻底消灭,后又再建反动组织,建立反动的保家制度。历任伪保长有曾广润、叶道明、龚成德、寇绍云等反动头目。1947年,白马山解放了,这些吃人的野兽在1950年全部肃清且一一镇压。自此,当地人民获得彻底解放。白马山区的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白马山村名胜古迹、故事传说有:船石、一步三口井、九步三座庙、于成龙火烧红绫寺、白马山的由来、红军洞、寇家湾门楼、新四军抗日游击第六大队旧址等。

自然村简介

杨河:位于村部北0.7公里,清末杨清提从杨湾迁入定居,故名杨河。有三个村民组(杨男。杨中、杨北),舒姓1户,其余50户,200人皆杨姓。耕地面积77.9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

<>范河:位于村部北0.5公里,坐东向西,耕地面积55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等。共49户,185人,皆范姓。汪河:现村部所在地(村部2015年由石湾迁入),耕地面积94.75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油菜等。村头有一棵直径1米、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枫树。共50户,248人,皆汪姓。原县委副书记汪立军为白马山村人。-:位于村部西北1公里,主要姓氏为邵姓,42户,195人,耕地面积67.2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红薯、大山:位于村部西北2公里,主要姓氏为邵姓,26户,104人,耕地面积45.6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汪茅屋:位于村部南0.8公里,14户,40人,皆汪姓。原郑州粮食厅期货公司经理汪立东的故乡。耕地面积23.9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花生。石湾:位于村部南1.2公里(原村部地址),50户,214人,属杂姓湾,有寇、龚、黄、胡等姓。耕地面积106.1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红薯等。胡沟:位于村部南1.2公里,居住龚姓11户,47人,原名龚北湾,解放后改名胡沟。耕地面积19.1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施庄:位于村部西南2公里,居住寇、胡两姓,19户,62人。耕地面积18.6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油菜、南瓜等。寇湾:位于村部正南1.8公里。清朝末期有一名叫寇雨山的人从山西逃乱至此落户定住,故名寇家湾。全村57户,225人,皆寇姓。耕地面积89.34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油菜、红薯等。湾中有一古银杏树,直径1米,树龄300余年。于2015年去世,享年103岁的原广东省常委、公安厅厅长寇庆延为白马山村人。龚湾:位于村部西南2.2公里,居住龚姓52户,214人。耕地面积101.7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曾湾:位于村部西南2.2公里,24户,76人,皆曾姓。耕地面积36.42亩,以种植水稻、花生、油菜为主。曾湾是新四军抗日游击第六大队旧址,1983年公布为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县志》第一部(1990年1月版)第537页有详细记述。新湾:位于村部西南2.25公里,9户,33人,有叶、杨、龚三姓。耕地面积26.6亩,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杨楼;位于村部西南2.3公里,居住杨姓36户,150人。耕地面积107.8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红薯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谭知耕就出生在这里。高湾:位于村部南2.35公里,有黄、寇、叶、潘四姓,22户,82人。耕地面积42.7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村内有千年古银树一株,平胸直径1.2米。老湾:位于东南部2.5公里,寇姓人氏15户,64人,耕地面积25.5亩,以种植水稻为主。丁楼:位于村部东边,是离村部最远的一个村民组,有杨、邵、夏三姓,11户,47人。油炸冲:位于村部东南3.8公里,居住杨、龚、陈、刘四姓,27户,124人。耕地面积61.4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油菜。黄湾:位于村东部2.28公里,有黄、杨、邵、程四姓,22户,86人,耕地面积47.8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兰湾:位于村部东2.6公里,有黄、龚、程、邵、兰五姓,23户,94人。耕地面积49.8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花生。清初叫蔡湾,清末一兰姓人在此定居,更名为兰湾。

到白马山村附近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