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地名分享> 福建省 > 泉州市 > 石狮市 > 蚶江镇 > 蚶江村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蚶江镇蚶江村

地名: 蚶江村 隶属: 蚶江镇
区划代码: 350581102201 代码前6位: 350581
长途区号: 0595 邮政编码: 362000
车牌代码: 闽C 行政级别: 村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蚶江村为蚶江镇政府所在地。其东连锦里,西接锦江,南与莲埭交界,北临泉州湾。蚶江以江得名,古为泉州湾南的要隘,扼泉州湾的门户。北宋建中靖国年间(1101年),有沈氏居于此地,命名为“沈江”。晋江下游自溜江而下,经法石、圣姑、陈埭岱屿,滨海鱼舟,业于海者以殖蚶,“蚶江”地名由此而来。蚶江是晋江的出海处,其地古多航舟经商。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非常鼎盛。蚶江有18个渡口停泊着亚非众多蕃舶,又有通往泉郡20多公里的商旅大道。泉郡各县在此开设商铺、货栈,街道纵横交错,商业十分繁荣。

蚶江古街沿晋江流向而建,虽历清初迁界,已成废墟,但复界后于遗址重建,宋代遗风犹存。古街全长370米,宽3—5米,店面108间,分为顶街头、中街、三姓街三段。它和鹿港的“不见天街”很相似,故称“一线天街”。

明末,郑成功曾派大将吴全守蚶江。并在蚶江凤仪山上设置指挥台,人们称之为郑成功水操寨,俗称“国姓寨”。且在山上放炮施放烟火,指挥屯守在蚶江、石湖之间海面上的水师操练。人们便把凤仪山称为“烟楼”,一直流传至今。郑成功水操寨遗址系一天然巨石,高12米,宽5.3米。寨南侧有几十米长的古城墙,墙脚下一棵“成功榕”和一口“国姓井”。国姓寨西南有一个古墓——凌氏祖墓。此墓系元代重建六胜塔富商凌恢甫之父母合葬墓,俗称“墓口”。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政府开放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贸易。“泉州总口”蚶江统辖泉州一府五县(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对台贸易达110年之久。嘉庆十一年(1806年)在蚶江前垵设置海防官署(通判厅),俗称泉州海防分府(属正五品衙门),下设海关、营盘、厘金(税务)。海防官署遗址尚存有“对渡碑”1方。碑文载有“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等字。对渡碑呈长方形抹角首,高2.92米,宽0.86米,厚0.18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蚶江海防官署还曾为闽浙总督的驻地。《清史稿》记载,乾隆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作乱,清廷调(李)侍尧任闽浙总督,驻蚶江。”蚶江海防官署俗呼“衙门”,故衙前一带聚落称为“衙门口”。

蚶江现有人口近6000人。其中,林氏最多,有4000多人。其次有王、欧阳、陈、纪等几十个姓氏。清代对渡之后,村民又开始向外播迁,或往来台湾经商贸易,或移居长住。台湾也有一个后垵村,全村3000多人,即为蚶江村后垵角落移民的后裔。如今,每年规模盛大的“海上泼水节”等闽台对渡文化活动都在后垵澳举行。

境内名胜古迹有夫子石经幢、后垵澳古渡头、蚶江海防官署碑记(对渡碑) 、明代沈章川(沈有容)所造阻挡风沙的沈公堤、郑成功水操寨遗址,及前垵澳、后垵澳之烟楼。

在蚶江、大厦、石湖公路交驻处,相传古代有陈、董、傅三姓聚居于此,并以“陈董傅”为其村名。后因迁界,居民迁入蚶江,或移居台湾等地,村子遂废,只留下这个地名,其土地归蚶江村民耕作管理。该地后因闽南方言“傅”与“埔”相近,而讹为“陈董埔”。

(林志攀 林积焕 林祖武)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村名单,蚶江村榜上有名。

到蚶江村附近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