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地名分享> 西藏 > 日喀则市 > 拉孜县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

地名: 拉孜县 隶属: 日喀则市
区划代码: 540225000000 代码前6位: 540225
长途区号: 0892 邮政编码: 857000
车牌代码: 藏D 行政级别: 县
人口数量: 约5.94万人 人口密度: 14人/km2
辖区面积: 4400平方公里
行政驻地:
区划代码 面积 简介
扎西宗乡 540225200 603km2
拉孜县辖乡。1988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原属扎西岗区的4个乡合并建扎西岗乡。乡政府驻扎西岗村,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95公里。面积603平方公里,人口0.61万。通公路。辖扎西岗、向卓、耐穷、屯珠亭、吉容...[详 细]
扎西岗乡 540225203 603km2
拉孜县辖乡。1988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原属扎西岗区的4个乡合并建扎西岗乡。乡政府驻扎西岗村,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95公里。面积603平方公里,人口0.61万。通公路。辖扎西岗、向卓、耐穷、屯珠亭、吉容...[详 细]
锡钦乡 540225207 589km2
拉孜县辖乡。1988年5月撤区建乡时,由原属锡钦区的3个乡合并建锡钦乡。乡政府驻锡钦村,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12公里。面积589平方公里,人口0.54万,318国道过境。辖下拉苏、便、下鲁、嘎比、锡钦...[详 细]
热莎乡 540225205 300km2
拉孜县辖乡。1988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原属柳区的3个乡合并建热莎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57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口0.33万,318国道过境。辖莎麦、杰、久娃、强公、堆康、宗白、拉荣、恰西、热...[详 细]
曲下镇 540225100 54km2
拉孜县辖镇,县府驻地。1988年建曲下镇,由原属曲下区的3个乡合并而成。位于县境北部,雅鲁藏布江南岸。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0.34万。318国道过境。辖曲下、吉如、土林、拉曲、木、耐莎、桑珠、德林、...[详 细]
曲玛乡 540225201 287km2
拉孜县辖乡。1988年5月撤区建乡时,由原属拉孜区的唐嘎乡、达布乡和彭措林区的藏乡合并置曲玛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0公里。面积287平方公里,人口0.39万。辖藏、昌坚、昌达、藏落、达而、曲...[详 细]
彭措林乡 540225202 700km2
拉孜县辖乡。1988年5月撤区建乡时由原属彭措林区的5个乡合并建彭措林乡。乡政府驻彭措林,位于县境的东北部,距县府70公里。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0.35万。通公路。辖彭措林、普松、加嘎、那嘎、莎卓...[详 细]
芒普乡 540225206 406km2
拉孜县辖乡。1988年5月撤区建乡时由原属曲下区的2个乡合并置芒普乡。乡政府驻耐村,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406平方公里,人口0.29万。辖耐、普、达龙、那拉尺、贡琼、扎木加、曲姑7个村委...[详 细]
柳乡 540225204 603km2
拉孜县辖乡。1988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原属扎西岗区的4个乡合并建扎西岗乡。乡政府驻扎西岗村,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95公里。面积603平方公里,人口0.61万。通公路。辖扎西岗、向卓、耐穷、屯珠亭、吉容...[详 细]
拉孜镇 540225101 270km2
拉孜镇 拉孜镇海拔4000米,土地面积270平方公里,距离拉孜县城11公里,人口四千多人。全镇共有14051亩耕地,是雅鲁藏布江沿岸最大的镇。1959年12月,拉孜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县驻地为拉孜雪(...[详 细]
查务乡 540225208 524km2
拉孜县辖乡。1988年5月撤区建乡时由原属曲下区的3个乡合并建查务乡。乡政府驻查务村,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6公里,面积524平方公里,人口0.33万。219、318国道过境。辖查务、加嘎、生尖、米玛、...[详 细]

拉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地区中部、念青唐古拉山最西部。总面积4505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曲下镇,邮编:858100。行政区划代码:542326。区号:0892。拼音:Lazi Xian。

拉孜县基本概况 拉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西部,处于东经87°24′-88°21′,北纬28°47′-29°37′之间,东连萨迦县,西南接定日县,西靠昂仁县,北邻谢通门县。拉孜县历史悠久,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是日喀则地区西部七县必经之要塞,国道318线即中尼(中国——尼泊尔)公路贯穿拉孜南部,拉叶(拉孜——新疆叶城)公路即219国道由县辖查务乡驻地起始并与318国道相连,向西北可经阿里至新疆叶城,两条国道在本县境内总长122公里。县驻地区下镇东距日喀则市150公里,经日喀则至拉萨430公里,西南距樟木口岸370公里,是日喀则西部大县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拉孜县辖九乡两镇(其中半农、半牧乡四个),10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纯牧业村10个),全县共有378个居民居住自然村和二十多个游牧落住点。拉孜县历来是西藏后藏地区的粮仓之一,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自1980年中央对西藏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后,拉孜的各项事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农牧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粮油总产持续上升,同时,拉孜县也是自治区十个重点商品粮基础县之一,“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的十八个县之一,是西藏自治区西部农业与牧业生产的结合部。到2002年,拉孜县总人口为45395人,男女比例为1:1.01,城镇与乡村人口比例为1:7.92。拉孜县基本上是一个单一民族——藏族的聚居地,在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均为进藏,援藏干部职工及其家庭子女,藏汉人口比例为1:0.0015。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选派了大批内地干部进藏工作,这些干部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同藏族同胞打成一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扩大了党的影响,宣传贯彻了党的政策,使汉、藏民族关系逐步改善,现在拉孜县藏汉人民空前团结,关系融洽和谐。

自然地理

拉孜县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高空空气环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日照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雨水集中,干湿明显,冬春季少雨雪多大风的气候特点。五年气候可分为冬半年、夏半年、冬不太冷、夏不太热、日变化天、年变化小,春秋季气温升降缓慢,雨热同季,燥旱同季,冬春干燥且多大风,年平均气温为7.0。因高原奇异多变,气候、降雨量极不稳定,1980年降水量最多,达355.1毫米,1982年降水量最少,史有122.9毫米,全年降水百分之九十集中在6月至9月份,年降水天数平均为70天,日最大降水量为36.5毫米,冬春季节干旱严重,极不降雨雪,全年最多风向为南风,多集中在当年十月至次年四月中旬,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最大风速曾达20米/秒,由于年日照时数高,风多风大,降水偏少,气候极为干燥,相对温度只有百分之四十,而空气温度仅为百分之十四。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早灾,霜灾、雹灾、虫灾、洪涝灾等,此外还有地震,泥石流等少见而危害特大的自然灾害。旱灾为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每年因雨季到来晚,影响适时播种和庄稼幼苗生长,造成粮油减产,农民减收。冰雹和霜冻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平均每年受雹灾和霜灾面积约为2.3万亩,损失粮油300万斤至500万斤,对牧业生产威胁最严重的是春雪灾和冻寒。

资源状况

拉孜县属雅鲁藏布江流域。该江由县境内西南向江北斜贯于拉孜县北部长达114公里,因而形成了其两侧众多支流的拉孜县河流分布,全县有大小河道155条,总长约4580公里,其中较大的河有芒嘎河、热萨河、萨迦河、雅鲁藏布江和多雄藏布江等五条江河。境内有大小湖泊九处,其中以拉轨山娘顶湖面积最大,水域面积2平方公里。全县有雪山面积13平方公里。全县江、河年总径流量约97.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总量约20万千瓦。

县境内已考察可资提供能旅游景区有下列几处。

(一)芒普旅游区,区内不仅有名具建筑特色的佛教庙宇,而且有墓格林温泉,还有供人们小息的山间林长,草坪坎。特别是芒普乡秋古温泉,泉水清澈,温度适宜,疗效很好,九世班禅生前曾在该泉沐浴半月余。

(二)拉孜木扎山石窟,位于拉孜镇拉孜村以西,是西藏现存较少的古代文化遗存之一。

(三)昌木钦墓地,该墓地位于本县曲玛乡,墓葬封土各异,气势状观。

(四)锡钦温泉,用该泉水洗浴,能治病洁身,并没有温水游泳池。

县境内已知的矿产资源有锡、铭、铁、金、铜、珠、砂等这些矿产主要分布于中尼公路沿线和拉孜镇附近等地,但因矿产诸景,品位均未探明,无法开采。

拉孜县珍稀动物资源有:灰颈鹤、獐子、水獭、岩羊、黄羊、黑颈鹤、雪鸡、野鸭、野驴、羊邻、狐狸、天鹅等,尤其是颈鹤极为珍贵,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在县境内栖息繁殖的有300多只,部分野生动物如獐子,黑颈鹤等具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植物资源主要有藏青杨、藏红柳、沙刺、银白杨、榆树、柏树、剌柴等。果木树极少,据统计,全县有苹果树300余棵,桃树1000余棵,核桃树10棵。此外,还有少许的红景天,雪莲花等药材滋补佳品。

土地资源:本县土地辽阔、面积大、人均拥有量多。全县土地总面积4382.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76000亩(其中,可灌地占57.4%,保灌地占38.4%)农村人均耕地2.63亩,草场总面积449.2方亩。

经济概况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拉孜县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勤恳创业,努力发展经济,三十多年来,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牧业生产发展,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用逐步得到改善,到二十世纪末,全县农牧民群众都解决了温饱问题。拉孜县由于地理环境相对较好,土地广阔肥沃,灌溉便利,农业生产发达。特别是民改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对西藏的各项工作指示,狠抓农田草场基本建设,大搞水利,推广新式家具,改进耕制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积极实行科学种田,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粮油产量大幅度提高。粮油亩产从1951年的68公斤增加到1989年的187公斤,1989年,全县粮油总产达到1.98万吨,其中油料作物总产0.13万吨,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800吨,粮油总产比1952年增长3.67倍,人均产量525公斤;到2000年,全县粮油总产达到8219万斤,本县粮食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麦,豌豆,油料作物是油菜籽、蔬菜主要是萝卜、土豆、白菜、西红柿、黄瓜等。牧业是拉孜县第二大支柱产业,民主改革前发展缓慢,民改后,通过狠抓牧管理,调整畜群结构,畜种改良,疫病防治,草场建设,使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到1989年全县牲畜存栏达28.52万头(只、匹),比1952年增加近一倍,全年出栏牲畜总头数达5.63达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948.75吨,其中提供商品肉100吨,酥油72吨,山绵羊至产量78吨,山羊绒,牛绒15.4吨,山绵羊皮,牛皮7.3吨,全县人均占有牲畜7.6头(只)。本县畜禽种类主要有牦牛、黄牛、犏牛、马、驴、骡、羊、鸡等。林业生产方面在解放前近年为零,解放后特别是自1980年后发展较快,到1989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1万多亩,其中当年零星种植1685万株,年木材采伐量30立方米。经济林木树种主要是藏青杨,藏红柳、沙棘树,银白杨,榆树,剌柴等,果木树种有苹果树,桃树,核桃树等。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农牧区的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较1980年以前有长足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常年或季节性劳务输出的劳力已占当时劳力总数的15%左右,副业总收入达300多万元。198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44.37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99%,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354.95元。

民改前,拉孜县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手工业也十分落后,民改后,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发展,到1989年底,全县共有企业2个,即粮油加工一个和械修造一个,职工人数达35人,全县工业产值为12.3万元,占全县工农业产值的1%,主要产品为糕点、青油、面粉等,特别是拉孜青油享誉后藏地区。民族手工业较为发达,主要从事藏腰刀加工,卡垫加工,氆氇,藏鞋等生产,原料自行采购,产品自由交换销售,尤其是拉孜腰刀,曾在1971年初选为广交会商品,先后荣获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优质产品奖行销国内外,被作为地方名牌特产赠送贵宾游人。

拉孜县属雅鲁藏布江流域。该江由县境内西南向江北斜贯于拉孜县北部长达114公里,因而形成了其两侧众多支流的拉孜县河流分布,全县有大小河道155条,总长约4580公里,其中较大的河有芒嘎河、热萨河、萨迦河、雅鲁藏布江和多雄藏布江等五条江河。境内有大小湖泊九处,其中以拉轨山娘顶湖面积最大,水域面积2平方公里。全县有雪山面积13平方公里。全县江、河年总径流量约97.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总量约20万千瓦。

行政区划

拉孜县辖2个镇、9个乡:拉孜镇、曲下镇;查务乡、芸普乡、扎西岗乡、锡钦乡、扎西宗乡、热萨乡、柳乡、曲玛乡、彭措林乡。共有105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拉孜,藏语意为“神山顶,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顶”。

吐蕃王朝建立前后,拉孜为诸部落分据。萨迦地方政权时期在这里设千户、百户。随后的帕莫竹巴、藏巴第司和噶厦政府等历届西藏地方政权均在此设置了拉孜和彭错林两个宗,以及柳、西嘎、扎西岗、若作四个溪卡。1713年起由扎什伦布喇章管理。1959年12月将两宗四溪合并成立拉孜县人民政府,隶属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1968年7月,县府从拉孜镇迁至曲下镇。

2000年,拉孜县辖2个镇、9个乡。总人口45895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各乡镇人口: 曲下镇 5166人、 拉孜镇 5416人、 查务乡 3393人、 芒普乡 3104人、 扎西岗乡 6153人、 锡钦乡 5717人、 扎西宗乡 2604人、 热萨乡 3304人、 柳乡 3362人、 曲玛乡 4155人、 彭措林乡 3521人。

2021年5月,拉孜县人口数量为5.94万人,位列日喀则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西藏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4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704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拉孜县位列第272名。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拉孜县在列。

2017年2月,拉孜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到拉孜县必去著名景点: